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日风小说 > 其他类型 > 杨春琼林木的小说被退婚后,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阅读

杨春琼林木的小说被退婚后,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阅读

秋光老 著

其他类型连载

回房间后,春琼看了下自己小匣子里的零花钱,零零散散加起来,也有近百两。第二天早饭后,拉着妹妹一起上街。在出发府城之前,她要打听下各种物件产品的物价,别到时候被坑了。有开食肆的打算后,春琼已经将需要的调味料和工具图纸都画好了,工具直接找人做就是,调味料有点麻烦,有些这时代不一定有,有也有可能不叫这个名字,保险起见,她把调味料的图形画下来,性状写在纸上,让店家辨认。“姐,咱们为啥来药铺?”丽清好奇的问道。“因为这些调味的,很多本身都是药材。”“哦哦。”郧乡县只有两家大药铺,一个同仁堂,一个千金堂。同仁堂是外地的大药铺,来此开的分铺,千金堂就是当地的。另外还有几家大夫开的医馆带着小药铺。春琼先来到同仁堂,毕竟是全国连锁的,药材肯定齐全些。...

主角:杨春琼林木   更新:2025-02-20 18:04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杨春琼林木的其他类型小说《杨春琼林木的小说被退婚后,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阅读》,由网络作家“秋光老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回房间后,春琼看了下自己小匣子里的零花钱,零零散散加起来,也有近百两。第二天早饭后,拉着妹妹一起上街。在出发府城之前,她要打听下各种物件产品的物价,别到时候被坑了。有开食肆的打算后,春琼已经将需要的调味料和工具图纸都画好了,工具直接找人做就是,调味料有点麻烦,有些这时代不一定有,有也有可能不叫这个名字,保险起见,她把调味料的图形画下来,性状写在纸上,让店家辨认。“姐,咱们为啥来药铺?”丽清好奇的问道。“因为这些调味的,很多本身都是药材。”“哦哦。”郧乡县只有两家大药铺,一个同仁堂,一个千金堂。同仁堂是外地的大药铺,来此开的分铺,千金堂就是当地的。另外还有几家大夫开的医馆带着小药铺。春琼先来到同仁堂,毕竟是全国连锁的,药材肯定齐全些。...

《杨春琼林木的小说被退婚后,县令长女发奋图强了阅读》精彩片段


回房间后,春琼看了下自己小匣子里的零花钱,零零散散加起来,也有近百两。

第二天早饭后,拉着妹妹一起上街。在出发府城之前,她要打听下各种物件产品的物价,别到时候被坑了。

有开食肆的打算后,春琼已经将需要的调味料和工具图纸都画好了,工具直接找人做就是,调味料有点麻烦,有些这时代不一定有,有也有可能不叫这个名字,保险起见,她把调味料的图形画下来,性状写在纸上,让店家辨认。

“姐,咱们为啥来药铺?”丽清好奇的问道。

“因为这些调味的,很多本身都是药材。”

“哦哦。”

郧乡县只有两家大药铺,一个同仁堂,一个千金堂。同仁堂是外地的大药铺,来此开的分铺,千金堂就是当地的。另外还有几家大夫开的医馆带着小药铺。

春琼先来到同仁堂,毕竟是全国连锁的,药材肯定齐全些。

伙计见到两人,躬身打招呼,“见过两位姑娘,两位姑娘要买什么药?”

“小哥,店里可有花椒?”说着将花椒相关的图纸给他看。

伙计仔细辨认后摇头,“回杨大姑娘,没有花椒这种药材。”

看来这个时代花椒还没有被入药使用。

春琼又问了山柰、八角和香叶,前两种都有,香叶没有。

“姑娘可以去香料铺看看。”掌柜估计听到她跟伙计对话,从后面出来。

“县里的香料铺我去找过了,没有。麻烦小哥帮我把山柰和八角各自打包二两。”

从同仁堂出来,姐妹二人又转道千金堂,千金堂也没有他们要找的花椒和香叶。

“姐,没有这两种材料不行吗?”

“行是行,但是味道就没有那么好了。想要赚钱,就要保证味道足够好和独一无二,否则很快就会被跟风替代的。”

“那好吧。姐,你也别灰心,县里没有,府城说不定有呢!只要这个东西存在,咱们就能找到。”

就怕这个东西还不存在呀!春琼暗自嘀咕,前世也没了解过花椒是从外面引进的还是我们本来就有的,她只记得川渝和山东盛产花椒。

两天时间,姐妹俩走访了县里大大小小的香料铺子和医馆药铺和集市,一一了解各种香料的价格。甚至还去酒楼点了几个大油有荤的菜,仔细辨认里面的调料,可惜大多是葱蒜,并没有这些香料。

这两天逛下去,春琼顺便看好了开食肆的地段,让牙行留意合适的铺面。

两天后,春琼在大伯和林木的陪同下,出发去府城。

出发前,春琼叮嘱妹妹,“清清,我的木头,如果变天了,记得收回到屋檐下,别淋雨了。”

春琼从庄子上带回来的木头,被大伯直接放到她院子里晾晒。

“知道啦,姐姐早点回来。”丽清羡慕的看着姐姐的马车出发,走远。她也想出去,但她知道,爹娘肯定不会同意,所以提都没提要一起。

“好了,别撅着嘴巴了,你姐姐要不了几天就回来了,等你再大几岁,你也可以出去玩儿的。”直到春琼的马车看不见了,杨夫人才拉着小闺女进门回屋。

至于杨县令,一大早村民来报,桃花村村民打起来了,里正管不住,请县衙的人出面管,杨县令带着人去桃花村了。

郧乡县背靠牛头山,面向汉江河,从县衙到汉江河需要经过几个村落,马车要两个多时辰,快马半个时辰。

去府城,需要在汉江河乘船过江,然后再乘马车经过南阳县和安阳县,才能到府城。

马车过江不方便,好在春琼一行人轻车简从,每人就背了个包袱。等他们到江边渡口,就让马车返回了。赶马车的小厮是家里前段时间新买的。

春琼一行三人在渡口找了个茶寮坐着等渡船。看着不远处白茫茫的江水和冷清清的三两只渔船,春琼无奈叹气。

“一天一趟客船来回,货船几天一趟,郧乡县完完全全与外面隔离了,不穷才怪!”

要想富先修路,他们这个路要怎么修?建一座横跨千米江水的大桥?她这个没有金手指的穿越人士,不会啊!

“林木哥,客船和货船是哪家的?”

“官府和扬州曹帮合作的。还是周大人上了奏折给朝廷,申请给咱郧乡县拨船,朝廷拨不出来,就找了天下第一曹帮扬州曹帮派船过来,以此为条件,官府免了曹帮均州府境内十年的税收。”

那时候杨县令还没到任,所以这些事春琼不清楚。

“……”打扰了!

春琼压下建船队的冲动,曹帮均州府境内十年的税收,也不是一笔小数目了吧?十年的免税,才换来两艘船,船队成本太高了,不是她这个穷人可以肖想的!

就着脑子里天马行空的念头,终于等来了客船靠岸。三人随着人群上船,等着到点了开船。

又等了近一个时辰,船终于出发。船行半个时辰靠岸,安阳县到了。

春琼已经无力吐槽,半个时辰的路程,硬是拖成了两三个时辰,其中一个半时辰在等船来等船开。这落后的交通条件!

“我打听过了,去府城,最好今天到安阳县县城休息,明天一早出发去南阳,后天中午前能到府城。我们先去租马车,今天到安阳县城,明天先不急着赶路,在县城转转碰碰运气,说不定能找到我要的东西。”

春琼跟大伯和林木商量。

大伯完全没想法,一切听春琼的,林木主要护卫安全,春琼说啥也不反对,于是,行程就这么定了。

安阳县比郧乡县繁华多了,一进城,春琼就被街上两边摊贩的叫卖吆喝声和各种小吃的香味吸引,街上人流如织。这才是一个县城该有的样子呀,春琼感叹。

她索性下了马车边走边看,顺道买了几串糖葫芦和一包糖炒栗子。

虽然知道这两种吃食一起吃容易引起胃不舒服,但她还是忍不住板栗的香味,大不了板栗买了先不吃,春琼在心里安慰自己。

三人到一个县城,停留逛一天,第五天终于到均州府。

均州府作为江北路的大府城,下辖九个县城,此地又是南北交通的枢纽,南来北往客运不断,其繁华程度可见一斑。

而作为均州府境内的郧乡县,仿佛被人忘了似的,偏安一隅,府城的繁荣,别说吃肉,连汤都没喝到一点。春琼百思不得其解。

此时正是正午,城门口还排着长长的进城队伍,有挑着筐子的货郎,有学子模样装扮的年轻人,更多的是装饰低调华贵的马车。春琼等在马车里,跟着队伍移动,随着靠近城门,热闹声逐渐传来。

看着眼前人流如织的繁华府城,春琼情绪忽然有些低落。她一直知道郧乡县穷,但这是个落后的时代的想法根深蒂固,所以即便看到不少书中描绘的其他城市的繁华,她也一直坚定地认为这个繁华也跟如今的郧乡县差不太多。而如今眼前看到的,真的完全是换了一番天地的感觉。

是她闭目塞听了,那么郧乡县当地的人呢?他们是不是跟她一样以为所有的地方都差不多?以为这个时代,不管怎么努力,依然都是吃不饱穿不暖?


杨县令听闻闺女从庄子回来了,抓紧干完手里的活儿,赶回后衙。

春末的黄昏,阳光温暖,微风和煦,杨夫人母女三人坐在院子里树下包饺子,杨大伯坐在旁边削着根木头。

杨县令进门看到,院子里四人身上仿佛镀了一层金光,让他一身的疲惫一扫而光。

“夫君回来了,快进来啊,站在门口傻笑什么?”

杨夫人一抬头,就看到自家夫君正看着他们傻笑,忍不住出声。

“爹,是不是不认识你可爱的闺女啦?”丽清丢下手里饺子皮,扑向杨县令。

“我最最可爱的小闺女,怎么可能不认识?”杨县令拍着闺女都脑袋,“嗯,长高了,黑了。”

“爹!那是结实好伐!”

“好,结实了。哈哈……”

杨县令爽朗的笑着,一边和小闺女斗嘴。

“我听衙役说你们带了一车木头回来,琼儿,是你又在琢磨什么吧?”走到大闺女身后,也拍了拍大闺女脑袋。

“嗯,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。”

还不确定能否成功,春琼先不打算说太多,免得到时候大家失望。

“我去洗手帮忙包饺子。”

“马上包完了,你去帮柳儿烧火吧,那丫头在炒菜烧水。”杨夫人使唤杨县令。新买的丫头小厮,没有训练完暂时没让当差。

“嗯?刘婶呢?”杨县令蹙眉,柳儿那丫头烧菜太不稳定了,有时候味道不错,有时候让人一言难尽。

刘婶就是杨家的厨娘。

“脚崴了。”

“……我去厨房帮忙。”杨县令加快速度,直奔厨房。

“哈哈,爹都怕柳儿那时灵时不灵的厨艺了。”

春琼忍不住笑。

日头渐渐落下去,院子里慢慢变暗,春琼和妹妹把包好的饺子抬进屋,顺便叫大伯,“大伯,你在削啥呀?进屋削吧。”

“清清不是要跟林木学武吗?给她削把木剑。”

“哇,大伯,你最好了!”丽清兴奋的大叫。

“小声点,别打扰到邻居休息。”杨夫人提醒。

说曹操曹操到,门口传来声音,“什么事呀丽清丫头这么高兴?”

春琼回头一看,赵师爷的夫人正站在他们院子门口,眼神四处瞄,一脸八卦的样子,“……”春琼无语,这个地方太没有隐私了!

“没事,没事,丫头跟他大伯闹着玩呢!”杨夫人从屋里走出来,站在门口,“林姐姐来了,进来坐。”

“春琼丫头总算从庄子回来了。”赵夫人走近春琼打量她片刻,“可怜的孩子,在庄子上受苦了,看,都瘦了黑了。听伯母话,虽然你现在名声不好,但也不要一直躲庄子上,时间久了,会被人说是乡下丫头的,对你爹名声也不好。”

“……”春琼有点不想理她,你哪只眼睛看到我受苦了?

“伯母放心,侄女一向脸皮厚,并不在意别人的闲言碎语。小阳弟弟这次吃苦头了,没吓着吧?”

诛心吗,谁不会?

“没有没有,就是风寒了。”赵夫人讪笑,放下准备牵向春琼的手。

“林姐姐,进来坐。”杨夫人看了一眼自己一句亏不吃的闺女一眼,再次开口邀请赵夫人。

“不用了,我就是来看看春琼丫头,不耽误你们用饭了。”说着转身离开。

杨夫人点点春琼的额头,拉着闺女进屋。

春琼叹气,师爷作为县令的左膀右臂,一般都是县令自己带的心腹,他爹这个光杆司令,任县令后,班底全是前任县令留下的。

坐在餐桌前,春琼问杨县令,“爹,赵师爷跟您关系怎么样呀?”

杨县令衙门的事,春琼以前从来不过问的。

春琼这个时候问赵师爷,杨县令当然明白闺女的意思,“赵师爷人不错,踏实肯干,也没啥大的野心。赵夫人,估计是不甘心吧。”

“不甘心?”

“赵氏家族不可像你爹出身泥腿子,人家当年辉煌时家族里可是出过好几个三品以上大员的,只是后来落寞了。赵夫人估计是不甘心夫君在我这样出身的人手下做事吧。”

所以才会时不时惹她娘不痛快。

“这种人家肯定底蕴还在,他们何必窝在这穷乡僻壤的地方?”

“不太清楚,我看他自己也不想离开,否则当初就跟前任县令大人走了。”

杨县令跟赵师爷也共事近十年了,开始以为他是前任县令周大人心腹,后来发现不是。这些年,他就只踏踏实实干着师爷的事,别的事不安排就不插手。

好吧,没有他心就行。至于赵夫人的小打小闹,就当娘亲无聊生活的调剂了。

“你这丫头,以前万事不管,现在怎么跟个小老头一样事事操心!”

杨县令拍着闺女的肩膀感慨,“果然经历了事情才会长大!”

“……”这是讽刺她以前呢还是嫌弃她现在呢?

春琼翻了个白眼,也不说话,狠狠塞一口饺子,谁包的饺子,这么大,一口塞不进去。

“哈哈……”杨县令被闺女的样子逗笑,“爹没有嫌弃你的意思,闺女开始关注身边的事,爹很开心。”

春琼又翻个白眼,继续跟嘴里的饺子较劲。

终于咽下去,春琼放下碗,用手捏捏两边腮帮子,“这个馅不好,肉太多了,脸都嚼疼了。”

“喝点汤,歇会儿再吃。”杨夫人盛一碗鸡汤放到春琼面前。

“谢谢娘。”春琼继续捏腮帮子。

“闺女,你接下来打算做什么呀?”杨县令继续缠着春琼。

春琼没理她爹,转向她娘,“娘,咱家现在有多少银子啊?”

杨夫人看了一眼夫君,回复,“现银有两千多两。”

这么少吗?春琼吃惊的看向她爹,不是都说一年清知府,十万雪花银吗?她知道她爹是清官,但不是还有句话,叫水至清则无鱼吗?她爹真能不贪一丝一毫?

“爹俸禄不高。”杨县令咳嗽一声,“闺女,你要用银子吗?要用多少?”

这才两千两,她能用多少?

“我想开个食肆,本来想直接买个铺面的,但家里只有两千两银子,那就只能先租了。”

在庄子上的时候,春琼就琢磨开了,要做事,肯定需要用人,用银子,现在家里收入少,必须要想办法增加收入。

“琼儿,咱们郧乡县铺面不贵,正街繁华地段几百两就够了,咱家的银子,够你买个铺子。”

杨县令稍微合计后,跟春琼道,“只是闺女,你要开什么食肆?县里酒楼知味轩和望江楼生意不错,其他的都一般。”

“不开酒楼,我打算卖卤菜和面食。”酒楼需要大厨和菜谱,她既没手艺又没菜谱。脑子里从前网上看的菜谱,不一定适合这个时代。

前世小时候过年,家里最喜欢自制卤料和炸料,卤味和油炸的香能蔓延半个月。小孩子最喜欢过年,就是因为有各种好吃的。

“这样的话,铺子不用太大。”杨县令沉吟片刻,“明天让林木陪你去看铺子。”

这么简单的吗?家里才两千两家当,也不怕她亏了?

难怪隔壁赵阳经常跟妹妹说,羡慕妹妹,要啥爹娘给啥。

“先不急着看铺子,我想先去府城一趟,做卤菜需要特殊的调味料,有一些郧乡县没有,需要出去找。”

这个时候已经有辣椒了,但是她还没看到花椒,花椒可是非常重要的调味料,不能少。也不知道是不是郧乡县没有,她要去府城寻找。

“不行,你一个小姑娘家,怎么去府城?”杨夫人一听立刻反对,县里熟悉,怎么跑都行,去府城,人生地不熟的,她不放心。

“娘,我又不是一个人去,林木哥和大伯陪我一起。并且,我只去城里店铺,不去下面村镇,没有危险的。”

春琼也不想出门啊,马车颠死了,坐一天马车比她干一天体力活都累!要不然这么多年,连郧乡县都没出过?

但如今不能安于现状了,必须走出去。

“夫人,孩子大了,也该出去看看了。”杨县令开明的给春琼帮腔,“琼儿,你有想法,做事有计划,想要四处看看,爹支持你!但是,切记在外一定小心谨慎!”

“知道啦,爹!”得到老爹支持,春琼很开心,这个时代虽然并不强求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但女子单独在外行事的也并不多。她没想到她爹如此开明,不仅同意她经商,还同意她出门。

杨夫人见夫君已经同意,也不再拒绝,起身出去,不一会儿抱着个木箱子出来。

将箱子放到桌上,拿出钥匙打开锁,春琼看到一排银锭整整齐齐地放着,上面还有一叠银票和契书。

“这就是咱家所有的家当了。”杨夫人郑重其事的道。

丽清和杨大伯好奇的凑近脑袋,在箱子里扒拉。

春琼眼眶微红,她多幸运,在这个陌生的时代,遇到如此无条件地信任着支持着她的父母家人,“娘,给我两百两银票吧。”

“好。”杨夫人从一叠银票里抽出几张递给春琼。

春琼觉得自己应该说些什么,她接过银票,小心的装到荷包里,抿了抿唇,郑重道,“爹,娘,你们放心,我一定小心谨慎,尽快让这笔银子回来!”

“好,闺女不要有压力,家里开销少,你想做什么就去做。”

杨县令夫妻给闺女的郑重整的有点心酸,怕闺女有压力,赶紧鼓励。


待徐婶和翠儿的卤菜味道春琼完全满意后,收拾东西回县里。

杨大伯继续留在庄子上,如今庄子上事情多 ,杨大伯怕刘庄头忙不过来,他留下帮忙盯着。

春琼在前几天刘伯去县里采买时,就让他去县衙通知林木来接她。知道大伯想留下的意图后,免得大伯又要送她来回跑,干脆让林木过来接。

进城后就看到铺子,墙面已经刷新,门头也挂上了,上面盖着红绸。

“大姑娘,老爷翻了日历,五月初六是个好日子,这天开业来得及不?”林木将马车停在门口,等春琼下车的功夫,跟她说。

“今天初几?”春琼脑子有点懵,没有手机的日子,春琼经常不记得今夕何夕。

“初一。”

“还有五天,我先看看装修的怎么样了。”

踏进铺子,一楼门口旁边做了隔间,到时候摆放卤菜,墙面一整面墙上挂着她画的极具写实的大幅各类打卤面图片,让人一看就知道卖的是什么。

春琼看着墙上的画,满意的点头。

二楼用屏风隔了几个包厢,方便比较讲究的或者姑娘们来消费。

“装修基本结束,桌椅啥时候到位?”春琼问林木。

“桌椅已经做好,随时可以送过来。”

“那初六开业没问题,林木哥,初四让人去接徐婶和翠儿来县里。”说到这,春琼忽然想起住宿问题,“徐婶和翠儿住处怎么安排的?”

“最里面的房间,隔了两个小间,她们到时候住那里。”春琼这才留意到,院子也被隔了一段,林木解释,“都是女子,怕不方便,最后一间房连同外面的院子一起隔开了。她们晾个衣服也方便。”

“嗯,你想的很周到。”

她本来打算在外面给她们租个房子的,但外面哪里有铺子里方便?这下林木都给解决了。

看完铺子,回去的路上,春琼想起张盼儿,对林木道,“对了,林木哥,顺便打听下哪个木材铺子有个叫刘尚的人。”

“是。”

“我爹啥时候去府城?五月初六开业,你们还在县里吗?”快到县衙,春琼忽然想起来。

“老爷二十九已经走了。”

“已经走了?没带你?”春琼惊讶地撩起车帘。

林木神色间略带委屈,“原本说好属下陪同,但临行那日却忽然变了主意,不让属下去了。”

“仅带着个小厮?安全能保障吗?”春琼眉头紧蹙,心中不禁为老爹的安危担忧起来。

“家中最近来了高手。”林木的心情愈发低落,“老爷带着那高手一道走的。”

春琼见林木那副伤心难过的模样,忍不住抬手轻拍他的肩膀,笑道:“哈哈,林木哥,无妨,若我爹不要你,日后你便跟着我便是。”

“对了,家里哪里来的高手?可是你的叔伯到了?”

“并非如此,是老爷早年所救的一位江湖友人。今年家中人手短缺,老爷便去信请他那位朋友帮忙寻两位靠谱之人担当护卫。这二人便是那位朋友帮忙物色的。”林木解释道,心中暗自腹诽,怎的叔伯还不来,再这般耽搁下去,家中怕是都不需要人手了。

“哦哦。不曾想我爹竟还有江湖朋友。你可曾与他们交过手?怎知他们是高手?”春琼好奇不已。

林木摸摸鼻子,不自在的转了转头,见春琼一直看着他,只好老实交待,“我一时好奇就跟他们切磋了。”

“然后呢?”春琼一脸八卦的表情。

“在他们手上没坚持过十招。”

“哇,那他们确实还挺厉害的!”春琼眼睛亮晶晶的,前世看了好多武侠小说电视剧,最崇拜高来高去的大侠了,没想到这一世家里会来两个大侠,自己要不要拜个师,说不定也能变成高手呢?就是不知道她这个年纪晚不晚?


第二天,春琼早早起来,抓着又准备下地干活的大伯,“大伯,我要去砍几根竹子,劈成指头粗的篾子。您不帮我呀!”

本来想让刘庄头帮忙准备的,但看他怕耽误地里的活儿,就没找他,反正她今天也没事。

两人拿着砍刀,去牛头山砍了十根竹子,扛回庄子坐在那劈,大伯劈一根瞅一眼春琼,眼里好奇极了。

“大伯,您老看我干嘛?小心别把手劈了。”

“没事,这活儿我熟,年轻时候经常干。”大伯还是看着春琼,手上活不停,“琼琼,你啥时候学会的砍柴劈柴?我记得你是在青阳县城外祖家出生的啊,你外祖家也不干农活呀!更何况你那会儿刚出生呢!”

当然是前世会的呀,前世作为地道的农村姑娘,小时候什么不干?砍个竹子而已,不是手拉把掐的事!

“书里学的呀。”

这一世长到十二岁,确实连砍刀都没摸过,这次是头一回,有点不太熟练。

“哦。书里确实啥都教!”大伯最钦佩读书人了,“你爹以前种地不行,你奶奶说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,怕他以后挨饿,就想办法让他读书,你看现在,都能教别人种地了。你爹说你看的书比他都多,那肯定比他还厉害!”

春琼忍不住笑,“原来我爹以前是这样的啊!”

院子廊下,跟杨夫人学刺绣的杨丽清也正在问她娘同样的问题,“娘,我姐她什么时候会种地的?还会劈竹子?”

杨夫人看着长女并不算熟练的劈着竹子,眼神幽深,“估计是看别人干学会的。你姐姐从小就聪慧,什么东西一学就会,识字也快。你刚出生那会儿,特别闹人,娘全部精力都放你身上了,你大伯带她,天天就坐院子里发呆,你爹怕你大伯把闺女带傻了,一下衙回来就自己带,但是那时你爹刚上任,要学习很多东西,下衙了也多数在书房,带着你姐一起。你爹说你姐乖极了,坐他怀里自己看书不哭不闹。你知道她为啥乖乖陪你爹不?人家坐你爹怀里看话本呢!”

“我刚出生?我姐三岁多?三岁看话本?”杨丽清一双眼睛瞪得铜铃大。她三岁多在干嘛?姐姐教她写自己的名字,为名字的笔画多而哭呢!

“对,三岁就能看话本。”杨夫人还记得自己发现时的情绪,震撼、惊怒、害怕。震撼闺女的天才,三岁就能识得那么多字,也惊怒孩子爹的不负责,三岁孩子是看话本的年纪吗?当然后来发现,她爹纯粹是没发现。更害怕闺女慧极必伤。

那时候夫妻俩大吵一架,还是小小的春琼平息的,看着爹娘因为自己吵架,小小的人一手抱着一人的腿保证,“爹,娘,我以后一定听话,再也不看乱七八糟的书了。”

闺女说到做到,之后再也没看过话本,就连书房都很少进了,直到六岁生日,她和孩子爹各自送了一本时下最流行的话本,闺女才终于重新踏入书房,不过也没见再看话本,而是开始练习书法和绘画。

“原来我姐这么聪明的呀!”杨丽清骄傲的抬起脑袋,仿佛聪明的是她自己一样高兴。

“是啊!前任县令留下了很多书籍,你爹升县令后书房需要重新整理,但你爹忙,书房其实是你姐整理的。书房有哪些书,你姐可比你爹清楚多了。她也不仅仅就是整理,那些书基本都看过了。”

女儿估计也意识到自己过于聪明,学会了藏拙,明明几个月就整理完的书房,硬是拖成了三年的样子。剩下时间,自己躲书房里看书。

杨夫人哪里知道,自家闺女并没有她想象中的聪慧,只是比别人多了一世记忆。

“这个我知道,我每次去找她玩,她不是在记录,就是抱着书在看。我还帮忙了呢!”

最近几年的事,杨丽清是知道的,爹让她也帮忙了,但是她呆不住,就偶尔在姐姐爬梯子的时候帮她递递书。

杨夫人摸摸小女儿脑袋,宠溺的笑着点头。两个闺女,大的安静,小的格外跳脱。

干劲十足的春琼,劈完竹子,又带着大伯在池子四周搭架子。完全不知道自家娘亲在跟妹妹聊自己小时候的糗事,也不知道,自己以为的谨小慎微,还是没能逃过爹娘的眼睛。

干了一天活,直接导致春琼第二天起不来了,浑身酸痛,躺在床上不想动。

偏偏也赖不了床,“姐,林木哥来了,快起来,他把你让人做的农具带来了。”‘

丽清也不进门,就在外面扯着嗓子喊,自从来到庄子,这丫头是彻底放飞自我了。

听到农具已送到,春琼赶紧起来。

收拾妥当,坐在厅里用早餐,一边跟林木聊天,“林木哥,你不是跟我爹一起下乡了吗?怎么来给我送农具?”

林木是杨县令的小厮。

说起来杨家人口确实简单,主子不多,下人更少,签了身契的下人也就四个,一个小丫头柳儿,照顾两个姑娘起居,一个刘婆子负责做饭,一个小厮兼侍卫林木跟着杨县令,本来杨夫人身边有个自小照顾她的奶娘,前几个月奶娘老家的儿子又添了孙子,杨夫人放她回去看孙子了,尚未归来。至于洒扫的粗使人员,用的县衙本来的人。

“昨天县里有事,老爷回县里了。今早出门前碰到铁匠铺送农具到县衙,那铁匠怕耽误您时间,硬是赶了两个长夜,提前把东西做出来。老爷就让属下赶紧送过来了。属下暂时不走了,就在这里帮您干活,老爷过两天也要来这边。”

“那铁匠干活挺快,值得奖励!”

“嗯,老爷已经奖励了。”

杨春琼继续吃饭,她爹办事,肯定周全。

所谓玉米移栽,后世就是在大棚提前育苗,待苗长到10-20厘米时,再移栽到地里。为了方便移栽,也为了保证幼苗的营养,把黑土、粪便、草木灰、各类肥料等混合拌匀做成基质,把基质捏成柱状,就是育苗钵,用来育种。移栽的时候,直接把育苗钵移到地里栽种。

春琼让铁匠做出来的农具是一种最简单的制钵器,类似打气筒,一次可制两个育苗钵。后世的机械设备,她没那水平,画不出来图纸。她让铁匠做了两个制钵器。

而让刘庄头挖的池子,就是一个简易的大棚。后世的大棚要么用玻璃,要么用塑料模,都是这个时代没有的,她只能用油纸代替,当然她这个简易大棚,可到不了后世人那么高甚至房子那么高,她这个只到人膝盖高。

春琼叫来刘庄头夫妻和柱子,把原理讲清楚后就开始安排,“刘伯,我们家八亩地,四亩你用你们之前的方式播种,留四亩用我这种方式移栽。”

“大姑娘,一下试四亩,会不会太多了?”万一失败了,直接损失过半啊!

“没事,我这个苗半个月后就能移栽,耽误不了多久,即便失败,到时候再按老方式播种也来得及。”

春琼知道刘庄头不太相信她这种方式,也不着急,反正半个月后就见分晓,她的方式,他们没见过,但是经过后世很多年的试验了的,她是放心的。

“行,那我去安排。”刘床头一听半个月后就能看出效果,也不纠结了。

说干就干,春琼带着林木和柱子制钵,大伯往池子里摆放整齐,翠儿和丽清放种子,刘婶覆土,分工明确,忙的热火朝天。

等刘庄头安排完佃农回来发现没自己的活儿了。

相关小说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

为您推荐